常聽到有人跟我們反應,到底何謂現代音樂,他們的音樂為什麼這麼難懂?
為什麼樂譜長得這麼奇怪,我們真的一定要懂這些嗎?
比起一般我們所熟悉的樂譜,一些充滿奇形怪狀、音符不在五線譜上、符頭詭異、
直線變扭曲的線或者乾脆連五線譜以及音符都消失在譜上….等,這些樂譜非但很少接觸,
也很難被我們所理解,也因此,很少有人會「使用它」。
談到新穎的記譜法,有個小遊戲想請大家試試。以下是兩張圖,
你能否就直覺來判斷,它的內容,並且試著欣賞它們,並說出內心感受呢?
第一幅是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於1482年完成的《春》,
他以詩人波利蒂安歌頌愛神維納斯的長詩為主題,為美第奇別墅所畫。
第二幅是西班牙畫家─米羅(Joan Miró,1893-1983)於1949年完成的《女人、鳥和星星》。
以上兩幅圖,前者非常好理解,後者呢?雖然如此超現實主義的畫風,
很難理解真正內容 (就算給了你這幅畫的作品名稱,似乎還是有點難想像,女人在哪?鳥和星星有是哪個)。
但若真的要說出什麼,似乎也沒那麼困難。最重要的是,我們對於他並不會有極大的排斥感,是嗎?
(當然,這是非常主觀的問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哈!)
好的,接下來,再試試以下這兩個譜例,
John Cage :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Beethoven, Piano Sonata, op.13 , mov.I
不知道大家感覺如何,但在我尚未接觸現代記譜法的時候,對於前者的譜例,無疑是看不懂、不想懂以及懶得懂;
後者則是輕而易舉的就能在鋼琴視奏出來,甚至樂在其中。
「人的喜好往往來自你熟悉的事物與經驗」
現代記譜法中,除了使用一些抽象性的圖示來表現音樂,其實箇中原理仍不脫離音樂的本質,
每個時代都有它所屬的風格,用以表現這個時代的特性,綜觀文學、繪畫、舞蹈、電影….等,皆是如此。
我認為音樂是這些藝術形式中,最為抽象的,因為它只包含聲音,無任何圖像以及文字的說明,僅以聲響來代表一切,
而當音樂脫離調性時,我們失去了所熟悉的聆聽習慣,一種雪上加霜的無助感,
也難怪我們不管是對於現代音樂或者現代記譜法都是「看不懂、不想懂以及懶得懂」。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非大家都是如此,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對於這些新穎的事物很有興趣的XD)
因此,你是否曾經想過,若這些拍子極為難算、聲響極為複雜的聲音,要用傳統的記譜法紀錄,那…或許這才將會是場災難?
「創新是建立在傳統的根基上,再加上無限的創意以及時下社會環境的反應」
在研究現代音樂與其記譜法的過程時,發現其實這些看似外星圖文的東西,皆有根據、有淵源的。
不過,除了在了解這些歷史淵源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保有一顆開放的「心」來「欣」賞這些「新」東西,
唯有從欣賞的角度出發,我們才有可能深切的感受並理解這些其實不是來自星星的它。
關於更多外星圖文的分享,下次繼續分享囉!但在這之前,記得開心欣賞新事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