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al-beauty_    

音樂是一種美學教育;聽懂音樂就像讀懂一首詩。

是收到老師邀約分享我家孩子學音樂心得後,浮現腦中的一句話。更重要的是,今年與老師剛好結識十年,這十年中,孩子跟著老師,我緊隨孩子學習的腳步,原本對古典音樂一無所知的我,收穫最多。

有三個小孩。老大和老二都曾就讀國小、國中的音樂班;老三今年小學四年級,並未進入音樂班就讀,而是私下與老師學琴上課。這其中的轉變,或許是厭煩了必須經常提醒練琴和時時刻刻緊繃著進度的壓迫感,尤其在國中以後,不管孩子或自己,幾乎每天都得上緊發條,力求在術科與學科擺盪中保持平衡。我想那需要相當的決心與毅力。如果「規律與單純化是成為專家的第一步」,這群孩子無疑比其他人更早了一步。

而無法自動自發練琴,約莫就是我家姐姐高中沒繼續選讀音樂班的原因。我們有約定:在離開後如果仍對音樂念念不忘,術科課可以私下繼續上,將來直接考大學音樂系。

當然約定最後並沒有實現。還記得高二升高三時她參加了一場以前音樂班同學的高中班級音樂會,會後她說:「好羨慕同學在琴藝上都進步好多!」語氣上透出微微的落寞。問她會不會後悔沒繼續在音樂上精進,回說不會;再問會不會覺得以前學音樂好苦,每天被媽媽要求練琴,彷彿漫無目的無窮無盡,也說不會,甚至現在回想,還覺得那樣子蠻好的。我才大大鬆了一口氣。想當時為練琴這件事 親子間的拉扯,還莫名心驚。

但是對音樂的喜愛,我明明白白的知道,已經深化人格特質裡了。

在高中學科強大的壓力下,彈琴是她放鬆情緒出口之一;對於那些繼續在音樂上更上層樓的同學,他們每一次的音樂發表會,她是最忠實的支持者。不同於我,或一般民眾只是聽熱鬧,七年音樂班紮紮實實的訓練,她更懂得什麼是好。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想她是真的愛了。

能培養孩子對音樂的喜愛,或聽懂音樂,是我僅能做到的吧。如果「音樂教育的第一項挑戰,就是對抗小孩會越來越習慣運用聽覺的方式,對噪音麻木的態度。」那麼在音樂、在美學的學習上,很開心自己送他們一份這樣的辨別力。

 

-----林媽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