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謝上帝,給我一對不靈敏的大耳朵

 

一個炎熱的下午,縱使有一台冷氣兩台電扇對著我吹,我還是由衷地感到炙熱。

那是一種由腳底,貫穿全身經脈,通過五臟六腑直抵頭蓋骨的那種炙熱。

 

額頭上的汗珠隨著聽寫的節奏飆下

伴隨著一兩顆如裝飾音般的淚珠

 

!!!!   以一拍等於72Adagio的速度進行著聽寫

撇眼隔壁同學,沙沙沙的快速記下聽到的音

嗙噹!嗙噹!嗙噹! 以一拍等於172Preso的速度

緊張 低頭 看著那些嘴歪臉斜的豆芽,種在十分空白的譜紙上

 

這是潔西的第一堂聽寫課,由於太晚決定要報考音樂系,因此往後的聽寫課,

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模式

「聽寫日當午,汗滴五線譜;誰知線上芽,豆豆皆辛苦」

Janny老師並沒有責罵我,僅拍拍我的肩說:「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的確是公平的,感謝祂給我一對不靈敏的大耳朵。

為了拯救聽寫,在大考過後,我聽遍了所有教材,

速度變快了,對於音的掌控也有顯著的進步,

這時自信滿滿的找老師,想炫耀這一番功力

沒想到老師卻說:「你聽到的是音與節奏,音程與和弦,但音樂呢?

…..(故事未完,下回待續)

 

 

關於聽力,根據研究顯示,4-5歲是培養音感的黃金關鍵期

而所謂的聽力,並非如術科大考那樣,制式化的題型,

而是音感的啟發誘導。

在開發聽覺感知時,同步建立孩子對於音樂的興趣以及基礎的先備知識。

以一種無壓力、淺移默化的形式來開發孩子的潛能。

 

音樂不應該被制式化的教材限定,也不該有一定的形式。

音樂無所不在,音樂教材亦是如此。

 

海浪拍打沙岸可以是一種節奏、

晚間七點的垃圾車聲音可以是一種微分音的訓練、

開水滾燙的鳴笛聲也可以是種單音的聽音練習

音感訓練俯拾即是。

 

我們希望音樂教育是從生活中滲透,

從孩子的經驗中去喚醒他們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

因此,在這本《潘朵拉的音樂寶盒》當中,

我們透過遊戲互動,讓孩子學習如何打開耳朵

並習慣聽聲音。

讓我們暫且離開令人恐慌的答!!!!

一切,從「心」聽

 

而那個有對不靈敏大耳朵的潔西

在透過Janny老師的協助下

開始改變「聽」的方式。

從聽音色、聽層次、聽聲響到聽故事

漸漸的喜歡聽,也漸漸習慣「聽」,並且持續努力聽。

 

錯失了黃金關鍵期沒有關係,但我們能有正確的方法

去引導你,享受生活中的聲音

被既定的考試模式判定你的能力有問題

並不代表你沒有能力去學習如何聽,是吧?

-謹獻給所有對自己聽力沒有自信的愛樂者

我可以,你們也一定可以喔!

別畫地自限,跳脫框架,你可以很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