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名家系列I─現代作曲家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布雷茲 (Pierre Boulez, 1925-2016, 法)

布雷茲為法國重要作曲家之一。

1925年3月26出生於法國,自小對音樂與數學流露高度興趣,並加入天主教學校的合唱團,喜歡彈鋼琴;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px-Joe_Hisaishi_2011  

在尚未研究久石讓的音樂時,只是單純的喜歡、覺得音樂撫慰人心、跟影像結合的很完美,但這些觸動人心的音符背後,隱藏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對於音樂的理解與透析,每個人各有各的觀點,不論是從生平、作曲家經歷、歷年作品風格探究或者某首樂曲的樂曲分析,都能有所收穫。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 1928-2007, 德)

200px-Stockhausen_March_2004_excerpt  

        1928年出生於德國科隆(Koeln)附近的摩德拉斯(Moedrath),父親是小學教師,母親會彈鋼琴。後來母親因精神問題被監護在療養院,病逝後,史托克豪森被送到克山坦(Xantan)的師資訓練學院寄宿學習。遇到當地音樂家歐沛爾(Jean Opel),學習雙簧管,另外,因為學校規定,而又學了小提琴,並與同學一起玩鋼琴。在管弦樂團擔任第二部雙簧管的位置,在沙龍樂隊彈奏爵士鋼琴,這些經驗累積了史托克豪森扎實的音樂基礎。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約翰‧凱吉(John Cage, 1912-1992, 美)

cage  

「二次世界大戰後最重要的前衛作曲家之一,受過它文字創作、音樂作品影響的作曲家,遍及世界,而且它比任何的美國作曲家,對二十世紀音樂更具影響力」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貝里歐(Luciano Berio, 1925-2003, 義)

220px-Luciano_Berio  

        貝里歐出生於Oneglia(現在的Imperia)。貝里歐的鋼琴是由祖父與爸爸所教的,而他們同時也都是管風琴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貝里歐被徵召入軍隊,但他在進入軍中的第一天,為了學習如何使用槍枝而不小心把她的手弄傷了,這個傷害造成他往後無法繼續彈琴。受傷後他持續帶在軍隊醫院裡直到大戰結束。戰爭結束後,貝里歐到米蘭音樂院轉為與Giulio Cesare ParibeniGiorgio Federico Ghedini學習作曲。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瓦列茲(Edgard Varèse, 1883-1965,法裔美籍

200px-Edgard_Varese  

        18831222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裔美籍的作曲家,在青少年時期即展現了對音樂的高度興趣,他曾經在柏林組織一個交響合唱團,也為了新音樂的展出,在紐約創立「新交響樂團」,盡管他的壽命並不長,但是他對音樂的堅持從不退縮,到了晚年,深獲是人崇敬。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潘德列斯基(Krzysztof Penderecki, 1933, 波蘭)

 W020121022379987690849  

潘德列斯基,波蘭著名的作曲家兼指揮家。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梅湘(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法)

24_messiaen  

        1908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亞維農(Avignon),父親皮耶(Pierre Messiaen是英國文學教授與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母親則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女詩人─西勒(Cecile Sauvage),在等待梅湘出生時,寫了一本詩集《萌苞中的生靈》。1914年,因父親被徵召入伍,因此將家人安頓逾法國東南部緊鄰普羅旺斯多非內省的大城─格勒諾柏(Grenoble),在母親的教育薰陶與群山的包圍下,奠定了梅湘醫生成為愛好自然、尋找鳥鳴的藝術家性格。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給替(Ligeti György Sándor, 1923-2006, 匈牙利(1967年入奧地利籍)

 LIGETI 大頭照  

李給替(Ligeti),1923年生於羅馬尼亞的索森馬東,現今已改名為地那維亞。1941~1943年,在克勞森堡(Klausenburg)音樂學校隨法朗克法爾卡斯(F.Farkas,1905)學習理論與作曲。戰後,1945~1949年,在布達佩斯音樂學院,隨法爾卡斯和瓦瑞斯(S. Varèse Veress,1907)攻讀理論與作曲。李給替是60年代非常活躍的作曲家,他於1961年完成了管絃樂曲「氣氛」(Atmospheres,因而奠定了「李給替風格」在現代樂壇的絕對地位。他於1965年完成了「安魂曲」(Requiem,更堅固地確定了他的「色澤音響」(Farbemelody)和「微分複音音樂」(Micropolyphony)的超然地位。 

1949年,匈牙利在史達林主義的獨裁統治下,李給替剛從學校畢業。其可創作的只是一些合唱或民謠。在此時音樂風格還是古典傳統式的,其早期較受到巴爾托克、史特拉汶斯基影響。一直到1956年,到科隆電子音樂中心研究以後,才逐漸發展出「音響色澤層面」與「微分複音音樂」的語法。1956年,政治上獲得短暫的開放,使得其有機會取得西方作曲家的樂譜語唱片,也第一次接觸到Schoenberg, Webern的作品。但好景不常,同年11月,由於政治關係,與外界的連結又再次中斷。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柯維爾(Henry Cowell, 1897-1965, 美

 images  

柯維爾患有小舞蹈症(Juvenile Chorea),此症狀為雙手會間歇性的僵硬握拳,而無法控制,這個症狀是促使他在鋼琴上發展出音樂及特殊演奏法的主要原因。他發明了「音堆」(Cluster)和「鋼琴弦的運作」(Manipulation of piano strings)等實驗性現代技巧,並且於1930年代開始研究不確定性的音樂,讓演奏者自行決定先後的演奏順序,例如作品《馬賽克弦樂四重奏》。除此之外,他也是新音樂的提倡者、演奏家、演講者、評論家、民族音樂學家。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喬治克倫姆(George Crumb, 1929─, 美)  

       

   George Crumb by Co broerse     Crumb1929年出生美國西維吉尼亞州,他的父親演奏單簧管,母親則是演奏大提琴,在受到宗教音樂與父母親濃厚的音樂薰陶之下,七歲開始學習單簧管、九歲就可以單憑耳朵來彈奏鋼琴,十歲開始嘗試作曲,之後並經常與家人一起同台演出室內樂,並由在德國學習音樂的姊姊,買回許多樂譜讓Crumb得以在年輕的時候接觸大量的音樂。他早在十一歲就開始練習莫札特、布拉姆斯與德布西的風格寫作,並且在高中時期更加透露出對於創作的喜愛,期間完成兩首交響曲。1949年與Elizabeth May Brown結婚,之後生有一個女兒。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荀貝格(A. Schoenberg, 1874-1951,奧)

生卒年schonberg  

      出生於維也納的猶太家庭,於1941年成為美國公民。八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十歲嘗試改編不同編制的曲子,雖然家境並不富裕,父親早逝,因此身為家中長子的荀貝格,年少便離開學校生活,在一家私人銀行工作,扛起家計,但這段時間仍不忘自學音樂。

 

Janny's音樂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